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成果展示 » 正文

还原场景 重识典籍

发布时间: 2021-12-20 17:12:1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摘要: 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全面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从大量文献典籍中探寻思想和艺术宝...

还原场景 重识典籍

□文│李 

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全面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从大量文献典籍中探寻思想和艺术宝藏,深入挖掘其优秀内涵。“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从对传统文化文本史料的细研“深描”做起,从各个层面和角度为传统文化的建构增光添彩,应该是最基础的工作。金强所著《吴融诗歌及其传播研究》(人民出版社202010出版)就是这样一部为传统文化基础性建设添砖加瓦之作。

《吴融诗歌及其传播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即吴融的身世交游、吴融诗歌的特色分析以及吴融诗歌的流布与影响。其中,对吴融的师承关系、同代交游以及后世影响的考证和研究是本书的重要内容。诗歌之外,笔者试图从晚唐诗人诗作的传播状况与规律入手,分析晚唐诗歌不同于初、盛、中唐的独特的传播范式。该书将吴融作为一个文学传播与接受的个案加以剖析,尤其是加入了对网络时代唐诗传播现象的梳理和问题研究。在厘清对吴融文学评价的基础上,该书亦从文学本位出发,来“鉴定”其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在唐诗史上应有的位置。

吴融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人中名声并不显著,在整个的唐代文学史上也几乎很少为人所评点、笺注、赏析及研究。除诗歌外,吴融亦擅长文赋,可以说在整个唐诗的“百花”之中是独具特色的“一枝”。该书中所展现的吴融,几乎是充满着一派正统文人气象,生活实在、清醒而知天命,为人处世以中正为重,急人危难,做事又不温不火、不卑不亢。

吴融之诗被称为“才力浩大,久负屈声”,其题材分类可分为酬唱增答、咏物写景、居处、感怀、人文及咏史类,诗歌体裁分类中则以七言律诗与绝句居多。文学史界关于吴融诗歌的评价,曾多有称纤弱鄙陋,甚至是松浅者;也有认为其诗作如晚唐气景般“格卑气弱”者,亦有称其居于官位却不关心民生疾苦者。而金强博士在该书中,首先是不拘于一家之言,往往比较众家之论,经过分条析理得出推断。其次是以文本为研究之本,就如金强所言,今日对于古人的研究,应以作品为主要依据,而不能简单地对古人的既有结论亦步亦趋。许多关注金强这一成果的学者也许会发现,《吴融诗歌及其传播研究》一书在作品的微观研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尤其是作者在本书的第三章第四节《吴融诗歌的用词分析》中,对吴融诗歌中的字词使用进行了定量分析。就吴融诗作出现次数超过8次的高频词,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苦苦寻觅、思路受阻、空虚寥落、抚今追远及灰颓惨败六种标志性情怀。从而认为,吴融算不得唐诗名家,但却可以称得上是唐诗大家。

当前,关于唐代诗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日益繁荣。但是,在唐诗这座大花园中,仍然还有很多至今未家喻户晓、但依然构成“百家”和“百花”格局的诗人和诗作。参天的大树不仅需要茁壮的主干,也要繁茂的枝节,唐诗的研究也应多点开花,虽不能各家“齐头”,却也当百家“并进”。而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整个唐诗研究谱系,也需要进一步全面厘清,从而不断丰富完善唐诗学庞大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该书为开拓唐诗研究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

载于《中国出版2021年第22期71页。


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