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成果展示 » 正文

金强:汉语环境下“伊斯兰”话题的学术争执与规范表达

发布时间: 2019-10-19 17:17:48   作者:金强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摘要: 由于穆斯林在全世界的人口占比,以及居住的广泛性和生态的多样性,伊斯兰话题本身具有了敏感性、多样性、...

由于穆斯林在全世界的人口占比,以及居住的广泛性和生态的多样性,伊斯兰话题本身具有了敏感性、多样性、广泛性、门槛性的特点,其门槛性尤指专业性和复杂性。汉语环境与外文环境在有关伊斯兰话题表达方面呈现相同点与不同点,如对关涉“恐怖主义”的相关话题的管控,对于相关敏感词的过滤,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基本趋同。但对于日常话题的讨论,相对于外文环境,汉语环境更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封闭性和内循环性,在舆论主体与主题建构方面,也有中国特色。在相关的事实呈现、话语生成、舆论场域与观点延展等方面,汉语环境显示出了引入性、自恃性和交叉混合性特点。对整个全球关涉伊斯兰的信息系统场域的研判,关涉到汉语伊斯兰规范表达与学术发展,也关涉到对“一带一路”核心地带的认知。汉语伊斯兰学术争论与争执,是民间观点碰撞的高级别形态,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加以呈现,也成为“一带一路”舆情研判的重要对象。

 

除却一般的学术论文发表,有关伊斯兰话题的学术争执主要呈现于学术研讨会、学术圈网络和社交媒体互动以及部分争议性新闻的学者跟帖等。主要表现为学者争执及学者与非学者之间的争执,争执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宗教精神与文明冲突、政治博弈与经济制衡、宗族种族与部落发展、政权稳定与社会演进等。从表达的态度来看,支持、否定和中立均有,部分言论呈现一定程度的戏谑化和极端化倾向。此外,在情理阐释和价值判定方面,也存在着一定鸿沟,部分甚至演变为族群割裂和阵营对立。这些可能影响中国话语体系的国际建构,也影响到汉语伊斯兰文化与思想的正确传播。

 

笔者建议的规范性表达方式主要有:学术共识、公平对话、客观表述、理性思辨和情感观照等;建议克服的不规范表达方式主要有:外行短见、专家偏见、篡题跑偏和以情压理等。笔者认为,不规范表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专业智识差异、情感归属差异、利益诉求差异和表达技巧差异等。对于经常进行不规范表达的学者应该加以劝导和告诫,而对于有目的进行不规范表达的学术团体和组织,则应从国家层面加以警惕并采取措施。在“一带一路”伟大构想的建设征程中,“伊斯兰”话题已经并将一直占据相关学术探讨和对话的重要场域,有益争执与良性互动是促进学术繁荣和民心相通的重要保障,汉语伊斯兰学术探讨和表达在相关方面任重道远也大有可为,这也是与全世界分布在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八亿穆斯林进行良好的文化和民心相通的重要抓手。 

 

(作者系河北大学伊斯兰国家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