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伊合组织专区 » 正文

第二届瀛涯学术论坛暨数智时代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 2025-10-19 16:56:5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摘要:


20251017-18日,由河北大学伊合组织研究中心、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瀛涯学术论坛暨数智时代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数智技术对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影响,探索一条融合技术、语言文化、社会环境和国家战略的区域国别研究进路。来自中国-东盟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大理大学、红河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大学等30余家院校的专家和研究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智技术赋能中国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及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届瀛涯学术论坛与会人员合影

 

1018日上午,第二届瀛涯学术论坛开幕式和主旨报告在保定深圳园美仑美奂酒店会议室举行,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由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滑晓军主持。河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凤轩教授,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彭焕萍教授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中国-东盟中心筹建办主任、综合协调部主任李涛,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教授(线上),上海外国语大学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马丽蓉教授(线上),中南民族大学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方长明教授,河北大学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白贵教授分别作主旨发言。河北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张进红教授,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院长、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闫屹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伊合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闵捷研究员(线上),大理大学文学院张文娟教授(线上)等受邀参会。


校长致辞.png

河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凤轩致辞


河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宋凤轩教授代表学校对专家的莅临致以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在致辞中介绍了河北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办学成效,着重介绍了河北大学始终将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将区域国别研究视为推动学科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关键领域。他指出,中国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广阔,必须依靠学界同仁的携手努力与精诚合作,期待与会嘉宾以此研讨会为平台各抒己见、切磋学问,共同为推动区域国别研究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彭焕萍致辞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彭焕萍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学院所具有的深厚国际传播背景,以及在留学生培养和海外孔子学院的建设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并阐释了国际传播与区域国别学的关系:一是国际传播的视角要求研究者更具“对话性”,二是国际传播的实践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方法支撑,三是国际传播背景强调“双向平衡”,不仅致力于向世界说明中国,也致力于向中国介绍世界。她强调,本次学术研讨会是依托国际传播优势,深化区域国别学研究的一次实践,期待各位学者发表真知灼见,不仅推动学术前沿的拓展,而且能在复杂国际形势下为加强文明对话探索出新的路径。


中国-东盟中心筹建办主任、综合协调部主任李涛作主题发言

 

中国-东盟中心筹建办主任、综合协调部主任李涛发表了题为《区域国别研究:从“东盟”到一国一策》的主题报告。他从“回顾我与东盟”“关于东盟研究的思考”“中国对东盟的转化成果——从防范到合作”“从区域国际组织到国别研究——实行‘一国一策’策略,纵横捭阖,引导外部形式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四个方面做了分享,指出东盟是中国的近邻,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重点和优先地区。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富内涵、最具活力的一组关系,发展前景广阔。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教授作主题发言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教授以视频方式作主题报告,他分享了“高校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工作会议”的会议简报要点,阐释了我国区域国别研究的主要任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三大全球倡议和支撑“教育强国”战略,探讨了高校智库的国际使命、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定位、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发展的策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等议题。罗林院长指出,中国区域国别研究面临学科体系建设、高端人才供给和服务决策能力三方面的挑战,并提出创新高校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路径:一是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理论深度,二是着力加强高校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建设,三是全面提升高校区域国别研究的国际化和数智化水平。

 

上海外国语大学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马丽蓉教授作主题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马丽蓉教授采用线上报告形式作题为《伊合组织研究与中国自主知识路径探索》的主题报告。马丽蓉教授指出,伊合组织研究对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生产的独特价值体现在中国与伊合组织关系实践中识别问题的范式意义、对西方理论方法扬弃以及提升适配性、搭建中国视角的阐释体系。她分享了自主知识生产路径探索的三个阶段及心得体会,并提出通过深化数据库建设等举措实现三重飞跃的目标愿景,呼吁学界共同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体系贡献力量。 



中南民族大学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方长明教授作主题发言


中南民族大学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方长明教授以《数智技术辅助研究报告撰写》为题,分享了“数智时代研究材料获取与解读方式的变革—四类数据协同支撑的材料获取路径”“结合学校特色打造差异化优势——民族学特色的独特视角”“撰写研究报告的实践路径——四个环节的具体实践”三大层次的内容,指出将继续深耕“一带一路”沿线穆斯林国家研究,借助数智技术不断提升研究报告的质量和效能。

河北大学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白贵教授作主题发言

 

河北大学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白贵教授作题为《数智时代区域国别研究的创新路径与使命担当》的主题报告。他介绍了河北大学伊合组织研究中心的核心理念、建设成效和发展方向,并基于自身体会从“数智时代:为区域国别研究注入‘新动能’”、“机遇背后:区域国别研究面临的‘新挑战’”和“协同破局:探索数智赋能研究的‘新路径’”等维度探讨了关于中国的区域与国别研究的思考。白贵教授强调,区域国别研究的最终价值在于增进文明互鉴、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要通过深化传媒维度的区域国别研究,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学术支撑,使数智技术真正服务于区域合作与国家战略。


分论坛一专题研讨


 

分论坛二专题研讨

 

 

分论坛三专题研讨

 

18日下午,本届学术研讨会进入分论坛专题交流研讨环节。三个分论坛与会嘉宾围绕“数智时代的区域国别学科发展”“数智时代的区域国别与国家治理”“数智时代的区域国别与文化交流”等议题在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C3-206207210会议室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地方院校区域国别研究的特色化发展座谈会

 

此前,与会代表围绕《地方院校区域国别研究的特色化发展》主题,在17日晚的座谈会中展开了建设性交流。作为学术研讨会前的重要预热环节,座谈会聚焦地方院校在区域与国别研究领域的发展路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广泛探讨。多位与会代表指出,当前不少院校在推进区域国别研究时面临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储备短缺、文献资料获取有限以及学生就业路径待拓宽等多重挑战,进而探讨了有效的应对策略。座谈会中,与会代表中国-东盟中心筹建办李涛、中南民族大学方长明、西北民族大学汤琳琳、哈尔滨工程大学王立秋、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马雪峰、河北师范大学郭亚玲、河北经贸大学邸敬存、红河学院李刚存,河北大学伊合组织研究中心、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白贵,河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杜浩,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院长、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闫屹,以及河北大学教师闫楠、金强、曹磊、马婷、马晓真、丁滢、王亚莘等畅所欲言,交流充分,为正式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营造了良好氛围,也奠定了扎实的讨论基础。


第二届瀛涯学术论坛闭幕式

 

18日下午17时,河北大学伊合组织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婷主持了本届学术研讨会的闭幕式。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主任李金礼,西北政法大学非洲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基地涉外法治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张金平和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苏涛三位分论坛主持人或点评人分别报告了各自分论坛研讨成果。白贵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此次研讨会既有学界大咖的观点呈现,也有地方院校多年深耕的学术成果交流,更有青年学子的创新思考,这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更是一次学界同仁凝聚共识、携手前行的重要契机,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继续深耕,将学术的洞察力转化为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共同发展的思想力与行动力,真正服务于国家的长远安全、经济发展与全球治理话语权。

 

 

文:曹素贞

图:刘巍 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