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之跨文化交流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22-23日在河北大学圆满召开。研讨会由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台湾南华大学管理学院华文出版趋势研究中心、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河北省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我中心承办。
图1:开幕式现场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来自美国太平洋大学、美国纽约新学院大学、美国锡拉丘兹大学、印度旁遮普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河南大学、上海大学、辽宁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内蒙古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台湾南华大学、台湾暨南大学和我校等3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十几家媒体的从业人员共80余人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华文出版与跨文化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三大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2:与会代表大合影
22日的开幕式由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彭焕萍教授主持,河北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曹保刚、河北大学副校长李军凯、台湾南华大学文化管理学院副院长杨聪仁、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河北大学伊斯兰国家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白贵、保定一带一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王战利与会并分别致辞。
图3:河北省社科联常务副主席曹保刚致辞
图4:河北大学副校长李军凯致辞
图5:台湾南华大学文化管理学院副院长杨聪仁致辞
图6: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致辞
图7:河北大学伊斯兰国家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白贵致辞
图8:保定一带一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王战利致辞
美国太平洋大学董庆文教授、台湾南华大学张铎瀚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白润生教授、河北大学任文京教授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图9:美国太平洋大学董庆文教授发言
美国太平洋大学董庆文教授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对“一带一路”倡议在西方媒体的传播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需要改进对外传播策略,以各国受众更容易接受的交流沟通方式向全世界介绍“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不仅应该为此倡议提供重要理论支撑,还要善于运用公关的力量使世界各国充分认识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在华文出版和跨文化传播主题研讨中,学者们的发言同样围绕一带一路展开。“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传播、“一带一路”倡议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历史机遇等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图10:台湾南华大学杨聪仁副教授发言
台湾南华大学杨聪仁副教授认为,“一带一路”要想实现真正的共同繁荣,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实现;在文化交流中应该遵循了解彼此、尊重差异、相互欣赏的原则;其中,跨文化出版与传播是促进相互交流与了解的一条重要途径。
图11:台湾南华大学张铎瀚副教授发言
台湾南华大学张铎瀚副教授回顾了“丝绸之路”的开通历史及其动力,他认为“一带一路”本质上是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之路;中国文化杂糅多元的特征使其能够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中国文化出版界应该努力做好内容生产,“修文德以来之”,以优秀的产品为世界贡献思想食粮。
图12:台湾南华大学黄昱凯副教授发言
台湾南华大学黄昱凯副教授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21世纪提供了一个促进世界经济共享增长、推动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方案,它将成为新科技与新形态商务模式下跨文化经济共荣共存的新典范。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这一主题的研讨中,有学者探讨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问题,也有学者探讨了“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意义及文化价值。
图13: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陈昌凤教授发言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对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实施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她认为网络“命运共同体”的组成包括主体、客体、方式、价值等要素。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应当是超越国家、种族、宗教、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的全人类价值,它包含共生的价值观、共同的安全观、共赢的发展观、共商治理等丰富的内涵。
图14:上海大学郝雨教授发言
上海大学郝雨教授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哲学意涵和文化价值。他认为应该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放到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史中去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类意识”的重新强调与构建,也是人类和谐共处思想的新发展,更是针对当下国际社会现实问题的治理之策。
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这一主题的研讨中,学者们深入探讨了我国满族、蒙古族、哈萨克族、裕固族、朝鲜族、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传播与社会治理中的重要问题。
图15:中央民族大学白润生教授发言
中央民族大学白润生教授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的百年发展历史做了脉络清晰的回顾。大连民族大学何江副教授分析了满族文化传播中的相关问题;北京印刷学院畅榕副教授从媒体赋权视角对新疆哈萨克族数字媒体使用进行了研究;内蒙古日报社《新闻论坛》编辑敖日格乐对蒙古语媒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了全面梳理;西北民族大学崔永鹏讲师对裕固族政治传播进行了个案研究;塔里木大学讲师张红光则针对新疆的民族问题及其治理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研讨会还设置了“一带一路”之国际传播分论坛,来自美国、印度等国家的多名学者分别就“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内涵、国际意义以及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图16:印度旁遮普大学桑杰·查图维迪教授发言
印度旁遮普大学桑杰·查图维迪教授认为印度-太平洋地区具有频繁的流动性和交互性以及文化多元化特点,是古代东方全球化的摇篮,应该将“一带一路”的叙事从殖民主义的、经典地缘政治学的框架下解放出来,回归人本的、文化的地理学;“一带一路”建设应该以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和文化交融为目标。
图17:美国纽约新学院大学凌焕铭教授发言
希腊派迪昂大学博士生帕纳基奥提斯·卡帕斯与浙江传媒学院崔波教授合作的论文认为,中国和希腊都有着悠久的文明和历史,在文化上也有很多共同之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两国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在文化、教育、出版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很大升空间;论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美国纽约新学院大学凌焕铭教授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内涵应该包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独立共赢、公道正义、共同发展等诸多要素。
在顺利完成各个分论坛的研讨之后,河北大学任文京教授主持了研讨会闭幕式。在闭幕式上,各分论坛评议人河北大学彭焕萍教授、台湾南华大学杨聪仁副教授、台湾南华大学张铎瀚副教授、河南大学王鹏飞教授、美国太平洋大学董庆文教授、台湾南华大学黄昱凯副教授分别总结、报告了各分论坛的研讨情况。河北大学伊斯兰国家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白贵教授则致辞并作总结发言。
图18:分论坛评阅人总结各组研讨情况
图19: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任文京教授主持闭幕式
图20:河北大学伊斯兰国家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白贵闭幕致辞
此次研讨会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联盟、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华文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保定一带一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及《出版发行研究》、《中国出版》、《河北大学学报》、《出版广角》、《中国编辑》、《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出版参考》等14家单位协办和支持。
附1:部分会议照片
附2:部分报道地址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务院新闻办官网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