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中心简讯 » 正文

我中心联合主办的“孔子与萨迪在当代”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闭幕

发布时间: 2017-01-10 22:44:3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摘要: 2017年1月8日,由我中心和伊朗德黑兰书城联合主办,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孔子与萨迪在当代——文...

201718日,由我中心和伊朗德黑兰书城联合主办,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孔子与萨迪在当代——文化巨人以及他们背后的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大学新校区召开。来自中国和伊朗的专家、学者及河北大学师生120多人参会。与会专家围绕儒家创始人孔子与伊朗著名诗人萨迪思想的内涵、异同以及当代价值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

 

1.jpg

(图为“孔子与萨迪在当代”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会议由中心白贵主任主持。首先,会议播放了由我中心制作的会议宣传片《文明重逢的历史回响》。

 

2.jpg

图为宣传片片头)

 

接着进入开幕式致辞环节。河北大学副校长杨学新、德黑兰书城总经理阿里·阿斯嘎里·穆罕默德·汉尼博士、伊朗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穆罕默德·拉苏里·阿勒玛斯耶、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3.jpg

图为中心主任白贵主持会议

 

4.jpg

图为河北大学副校长杨学新在开幕式上致辞

  

杨学新在致辞中说,萨迪和孔子是东方民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们两位所传播的文明、文化和智慧,是属于全世界的。”希望与会专家学者思接古人,汇聚智慧,为中国和伊朗两国的文化相通和民心相通做出应有的贡献。阿里·阿斯嘎里·穆罕默德·汉尼博士说,“正如伊朗人了解孔子那样,中国人民也了解萨迪。”萨迪的诗歌作品早在七百年前就进入中国,十四世纪以后他的名著《真境花园》(又译《蔷薇园》)已经成为中国穆斯林经堂教育的必修课之一,孔子和中国文化对伊朗人来说也并不陌生,近几十年,伊朗出版发行了数十本关于中国文化、哲理和儒家思想的书籍。

 

5.jpg

图为德黑兰书城总经理阿里·阿斯嘎里·穆罕默德·汉尼博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穆罕默德·拉苏里·阿勒玛斯耶说,中伊两国人民都是热爱文化、勤奋好学的民族,两国文化的碰撞,必然将取长补短,共建辉煌。萨迪和孔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像明灯一样,指引着人们为和平、安宁、友谊、和睦而奋斗的方向。

 

6.jpg

图为伊朗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穆罕默德·拉苏里·阿勒玛斯耶在开幕式上致辞)

 

7.jpg

(图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韩立新院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此外,国际儒学联合会和云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还向我中心发来了贺信。

8.jpg

(图为国际儒学联合会致我中心贺信)

 

9.jpg

(图为云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致我中心贺信)


 

之后会议进入朗诵环节,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系艺术系王梅副教授与学生陈鹏乾,共同朗诵了萨迪的三首诗作。

 

10.jpg

(图为萨迪诗歌朗诵)

 

11.jpg

(图为萨迪诗歌朗诵)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沿线国家间文化交流也获得前所未有的契机。2016年,我中心与伊朗德黑兰书城决定共同举办孔子和萨迪研讨会。20164月,由伊朗德黑兰书城主办了首届“萨迪与孔子研讨会”,多名中国学者与会并引发了伊朗媒体的关注和热议(我中心网站已经做过相关报道,报道链接为http://islam.hbu.cn/zxjx/2281.jhtml

 

12.jpg

(图为参会嘉宾合影)

 


萨迪是13世纪著名波斯诗人,被誉为“波斯古典文坛最伟大的人物”。现有约600多首抒情诗传世,代表作为《果园》和《真境花园》。其作品已经被译为几十种外国文字。近五年,伊朗每年都会与一个国家联合举办萨迪与该国文化名人的研讨会,并以此纪念萨迪诞辰。目前,已分别举办“萨迪与普希金”、“萨迪与尤努斯·埃姆莱”、“萨迪与塞万提斯”、“萨迪与穆太奈比”研讨会等。

研讨会为文学和哲学界专家更好地了解两国的文化伟人搭建了平台。在上午的主旨演讲环节。伊朗齐亚·穆万哈德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丁俊教授、孔子七十五代孙孔祥林先生、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任文京教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中心张晖先生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13.jpg

图为伊朗齐亚·穆万哈德博士作题为孔子与萨迪:两个道德窗口——对世界的态度》的主旨演讲) 


 

齐亚·穆万哈德博士作了题为《孔子和萨迪:两个道德窗口-对世界的态度》的主旨演讲。演讲将孔子作品(《论语》)与萨迪作品(《蔷薇园》和《果园》)作了内容对比,着重分析了孔子和萨迪在道德修养问题、音乐问题上的不同态度,认为两者之间虽然存在一些表象上的相似,但思想起源并不相同。“萨迪的思想起源来自于宗教,而孔子的思想起源来自于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哲学之中。”

 

14.jpg

(图为丁俊教授作题为《中国-伊朗文明交往的重要领域—波斯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的主旨演讲) 


 

丁俊教授作了题为《中国-伊朗文明交往的重要领域—波斯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的演讲。丁俊教授认为,我国各族人民开展波斯语教学活动,如同中伊(伊朗)友好关系一样历史悠久,它为促进中伊(朗)文化交流长期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伊(朗)文明交往史的重要内容;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大背景下,波斯语在中国的教学也将获得新的发展。

 

15.jpg

(图为孔祥林先生作题为《孔子思想及伊斯兰教的融合》主旨演讲

 

孔祥林先生作了题为《孔子思想及伊斯兰教的融合》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孔子“和而不同”、“有容乃大”的思想为儒家思想与伊斯兰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基础。演讲回顾了中国伊斯兰学者王岱舆、刘智等为促进儒、伊融合所做的努力,认为只要儒家思想与伊斯兰教不断交流,就能够增进相互了解,为人类和平与世界发展出各自的贡献。

 

16.jpg

(图为任文京教授作题为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其跨文化传播路径主旨演讲)

 


任文京教授作了题为《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其跨文化传播路径》的报告,认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具有普适性,儒家思想能为解决当下社会问题提供诸多有益启示。张晖先生则作了题为《孔子和萨迪思想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的演讲。他认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萨迪思想的核心是人道、正义。它们的核心是一致的。”

在下午的“孔子与萨迪的精神探讨”、“孔子与萨迪的作品与传播”两个分论坛研讨环节,来自伊朗和中国的10位学者进行了报告。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彭焕萍教授、任文京教授分别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丁俊教授、河北大学苏永生教授分别点评。

 

17.jpg

(图为伊朗赞江大学副教授迈赫迪·麦哈拜提博士作题为《孔子和萨迪对人性的看法》报告

 

伊朗赞江大学副教授迈赫迪·麦哈拜提博士作了题为《孔子和萨迪对人性的看法》的主题报告,从四方面对孔子和萨迪的人性观作了对比。报告认为:孔子和萨迪都承认“天命”在创造和完善人性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统治权和统治者的政治思想、高贵的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则对人性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8.jpg

(图为北京大学沙宗平副教授作题为《孔子与萨迪:“人文立教”与“认主独一”》的报告

 

北京大学沙宗平副教授作了题为《孔子与萨迪:“人文立教”与“认主独一”—中国与伊朗宗教文化观念初步比较》的报告。报告认为,以孔子《论语》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宗教观念上具有“人文立教”思想,以萨迪及其著作为代表的波斯伊斯兰文化则具有浓厚的“认主独一”思想;在宗教观念上虽然具有明显差异,但对于民众教化与施行仁政方面,二者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19.jpg

天津师范大学刘卫东教授“伊儒”文明共振的历史价值与时空维度》报告 


 

天津师范大学战略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刘卫东教授作了题为《“伊儒”文明共振的历史价值与时空维度》的报告。报告认为,中华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明中优秀的民族文化特质对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具有补偏救弊作用;两种文明将为更为健全的现代化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及其民族特质,在世界多元文化传播与交流中,也将为中华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明提供了精神营养。

 

20.jpg

伊朗艾布卡希姆·伊斯梅尔普尔·穆特里格博士作题为《孔子与萨迪》报告

 

伊朗艾布卡希姆·伊斯梅尔普尔·穆特里格博士作了题为《孔子与萨迪》的报告。报告认为孔子和萨迪有许多共同观点:重视君臣名正、为政以德重视智慧、顺从原则;重视仁德、荣誉、知足常乐两者也有许多不同:孔子是政治人物并担任过政治职务;萨迪虽然将政治理想贯穿在作品中,但他不是政治人物。萨迪教导以爱心为主,孔子教导以仁德及政治为主。

 

21.jpg

兰州大学周传斌教授作题为异域之美:回族传统中阿拉伯和波斯语文学原典的流传报告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周传斌教授作了题为《异域之美:回族传统中阿拉伯和波斯语文学原典的流传》的报告。报告认为阿拉伯文《母噶麻忒》和波斯文《古丽斯坦》两书在回族宗教生活和宗教教育中广泛流传,反映了伊斯兰文学对中国回族宗教文学的影响,也表明了回族伊斯兰教经师们具有很高的阿拉伯与波斯语文的造诣。

 

22.jpg

(《真境花园》译者杨万宝先生题为<真境花园>在中国》报告

 

此外,《真境花园》中文译者杨万宝先生作了题为<真境花园>在中国》报告,对《真境花园》成书过程以及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历史进行了详细梳理。

 

23.jpg

(图为刘百淞博士作题为《坚忍与旅人——论孔子与萨迪的智慧观》的报告)

 

儒家网编委刘百淞博士作了《坚忍与旅人——论孔子与萨迪的智慧观》报告,主张对孔子和萨迪话语所承载的正道,要用生命去体认、坚守。报告认为,信仰是启发智慧的明灯没有信仰的人注定沦为失败者。中国的先贤有着广阔的胸怀,坚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他们集思广益,好学敏求,在儒学与伊斯兰文明之间搭建了融通的桥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我们拜读《果园》和《蔷薇园》时,时常会被萨迪的智慧光芒所吸引,于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赞颂他为世人展示的坚忍和旅人的人生智慧。无独有偶,同声相求这与孔子周游列国、传道授业解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4.jpg

(图为于桂丽副教授作题为《论孔子与萨迪教育思想》的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于桂丽副教授作了题为《论孔子和萨迪的教育思想》的报告,报告认为,中伊两国有着古老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是中伊文化各自的价值核心。孔子是儒家文化创始者,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开创了儒学(仁学),被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萨迪是中世纪波斯诗人,他被誉为“波斯古典文坛最伟大的人物”,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萨迪的人道主义思想定为联和国的宗旨。萨迪的著作《蔷薇园》是中国穆斯林经堂大学教育采用的必读教材之一,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果园》是与《蔷薇园》齐名的哲理故事集,这部书充满仁爱、善良、纯洁、理想、赤诚等思想。萨迪虽然不像孔子那样,有许多学生,却有大量箴言涉及到对学生的教育,这些都值得教育工作者借鉴与思考。

 

25.jpg

(图为金强副教授作题为《中国大陆关涉伊朗图书题材出版状况分析》的报告)

 

我中心研究员,主任助理强副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大陆关涉伊朗图书题材出版状况分析》的报告,报告认为,随着中伊两国的外交关系越来越紧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呈现出多方位宽领域、深视野的特点。图书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伊两国的文化交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在我国的图书市场上关涉伊朗题材图书出版存在着许多问题,并对两国的文化沟通和民心相通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报告首先根据作者整理的资料和文献,概括了中国对伊朗国家图书出版的发展概况和特点,然后指出了图书出版中存在的种类单一,翻译问题和市场问题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认为从更高层面加强对伊朗国家图书出版加以重视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26.jpg

(图为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冯峰作题为《<真境花园>在山东学派的传习及其经学价值》的报告)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冯峰作了题为《<真境花园>在山东学派的传习及其经学价值》的报告报告认为,《真境花园》,是中国回回经学的重要典籍,历来受到各地经师的青睐,至今西北、华北仍有部分清真寺在传习。基于研究的田野范围、掌握的文献资料,文章主要考察《真境花园》在山东学派的流传及其经学价值。考察《真境花园》在山东学派的流传,研究《真境花园》的经学价值,进而窥见《真境花园》在中国回回经学中的重要地位。文章认为,深入研究中国回回经学,对正确认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精神内涵,澄清极端主义对伊斯兰教真谛的悖逆,促进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文明对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讨会闭幕式由我中心金强研究员主持,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彭焕萍副院长,德黑兰书城总经理默罕默德汉尼博士和我中心主任白贵教授先后做总结发言。

 

27.jpg

(图为金强研究员主持闭幕式) 

 

28.jpg

(图为彭焕萍教授作总结) 

 

29.jpg

(图为默罕默德汉尼博士作总结)

 

30.jpg

(图为白贵主任作最终总结)

  

伊朗萨迪学研究中心、河北省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伊朗驻华使馆文化处、云南大学伊朗研究中心、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联盟协办了研讨会;儒家网、端庄书院、中华儒士社等多家文化单位对研讨会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