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中心简讯 » 正文

我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跨文化传播第二期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 2025-04-14 20:19:1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摘要:

      2025年4月10日下午,原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治亭老师的专题讲座《新闻传媒与历史学分合关系解说》在河北大学七一路校区 C3-106 报告厅举行,讲座由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我中心联合承办。来自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历史学院等学院的师生80余人次聆听了此次讲座,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滑晓军主持了此次活动。

 

image.png

(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滑晓军主持讲座)


李老师此次讲座聚焦新闻学与历史学的学科界定与互动关系,从定义溯源、学科特质、共同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叙事文学基础要求及社会影响力五个维度切入,系统阐释了两大学科在方法论、价值取向与知识生产中的辩证关系。他结合自身在史学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具有学术深度的专题讲座。


image.png

(李治亭老师讲座中)


讲座伊始,李老师从学科本源切入,指出两大学科共享记录人类实践的基因密码—“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他通过梳理新闻纪实追求时效真实与历史研究强调历时考证的特性差异,剖析二者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对社会真相的共同追寻,以及文史互鉴的叙事传统对深度报道与历史书写的双向滋养。让听众深刻领悟史学是淬炼经验指引文明方向,新闻是校准真相锚定社会共识,二者以不同维度的现实观照形成协同机制,共同构建起社会认知体系与实践指导框架。还特别强调了历史书写、新闻写作均严谨而精彩的语言表述,较强的文字功底,为历史事件赋予叙事生动性,为新闻提供情感共鸣,增强文本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image.png

(讲座现场)


互动环节,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结合讲座内容和自己对历史新闻关系的理解,从材料充分性的界定、史料研究选材方法等方面提出问题,李治亭老师通过生动实例,从跨学科视角逐一回应。

 

image.png

(互动环节)


最后,滑晓军书记对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总结。他强调,在跨文化传播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双重背景下,需以大历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深化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师生搭建起一个跨学科对话的学术平台,更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深化对新闻学与历史学辩证关系的认知。

 

image.png

(与会师生与李老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