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4日至26日,由我中心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联盟共同主办的第九届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简称ICIC2017)在武汉大学召开。我中心白贵主任、金强研究员,中心特约嘉宾马来亚大学Shakila Yacob教授,客座研究员王永宝、艾诺、马岩岩,博士生曹磊(与客座研究员柴绍锦合作)等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主题为“一带一路、多元文化主义与跨文化传播”。会议共收录17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论文,其中包括1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作品,这些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尼日利亚、斯里兰卡、泰国、巴基斯坦、新加坡、土耳其、伊朗、阿联酋和中国。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典、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在14场论坛中贡献了最新的成果、展开了充分的对话,相关议题涵盖:全球视野中的跨文化传播实践与研究;“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的思维与策略;跨文化传播与多元文化实践;跨文化传播的文化精神与社会互动;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实践;媒介表征与跨文化传播;“一带一路”传播主体、话语与效果;“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解读;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中国探索;“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中的品牌与修辞;多元文化命运共同体研究;跨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一带一路”与中亚文化传播;“一带一路”与跨文化传播路径思考。
与会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试图超越全球化局限而勾勒的、连通65个沿线国家的美好画卷,它给人类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和实践路径。“一带一路”倡议中包含着丰富的跨文化传播理念:“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民心相通”,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带着面向人类社会的使命感,正在探索面向多元文化实践的新道路。而在探索的过程中,人类社会需要共同思考如何通过跨文化的对话、理解来认知、解构和重塑我们的经验和意义世界,需要坚持国家间和文化内部以及国家、文化之间的平等,将人类文明的历史视为一个互动的、创造性转型的跨文化过程。会议召集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介绍说,相关共识源于ICIC2017所有作品提供的智慧,既是我们的初步结论,也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崭新出发点。
论坛的开幕式由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单波教授主持,武汉大学副校长李斐教授、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教授、法方代表Hugues Hotier教授以及我中心白贵主任先后致辞。
白贵主任作为主办方代表在开幕式上致辞。白贵主任在开幕式中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作为新媒体形态对世界形成了席卷之势,人类社会进入了“再部落化”的过程,旧有的全球化格局产生的贫富分化、恐怖主义、社会动荡已经外溢到全世界。白贵主任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含了中国传统智慧,也包含了域外的先进经验、乃至全人类的理想和智慧,而现代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当中关于文明概念的“绝对化”和“模型化”造成了文明的“割裂”和“部落主义”盛行。白贵主任认为,跨文化传播就是要实现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打破孤立主义和部落主义,促进多元沟通,打破自说自话,提升倾听意识,打破交流的单一化局限,让交流网格化发展,在真诚合作中寻求共赢。
26日上午,白贵主任还点评了第6场“媒介表征与跨文化传播”的论文。
金强研究员用英语主持了第5场“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实践”的论文,并在第9场发表了题为《“丝路”精神的中国涵化与文化承载——兼谈“边界思维”的破除与“文化自信”的建立》。
马来亚大学Shakila Yacob教授在闭幕式上做了题为《“一带一路”:铸造与东南亚伊斯兰国家的联盟》的主题报告。
客座研究员王永宝教授做了题为《探析“一带一路”沿线穆斯林国家形成多元社会体系的三大因素》的报告。
客座研究员艾诺做了题为《公民伊斯兰和政治伊斯兰的传播:基于土耳其的比较研究》的报告。
客座研究员马岩岩做了题为《中国因素影响马来西亚第14届大选》的报告。
博士生曹磊(与客座研究员柴绍锦合作)做了题为《儒家和伊斯兰文化中的“移情”理论和实践比较研究——兼论对“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的启发》。
此外,我中心客座研究员苏永生的《“一带一路”视野下法律多元主义的内外视角》也被会议收录。
武汉大学举办的“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是该领域国内最知名的会议之一,会议源于中法高校自2003年以来的合作,会议成果已形成中、法、英3种语言的9本专著,成为中国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学术平台。
附:会议其他相关图片